建窑建盏烧制技艺

建窑建盏烧制技艺,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传统技艺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千年建窑

千年窑火的重燃,不仅再现了建盏的魅力,也为建阳打开了一条特色产业之路

   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,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,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、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、大路后门、源头坑、牛皮仑、营长墘(又名社长埂)、庵尾山(又名庙尾山)等处山坡上,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。20世纪50年代以来,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,特别是1960年10月、1977年夏、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、1991年10月至1992年4~7 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,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,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、工具标本,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。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,建窑创烧于晚唐、五代时期,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,兼烧少量黑釉瓷。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,大量烧造黑釉茶盏,兼烧部分青釉、青白釉瓷。元代以后,建窑渐趋衰落,至清代,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。
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“斗茶”需要的黑釉茶盏,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,品种有“兔毫”、“鹧鸪斑”、“曜变”等称谓。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。如蔡襄撰《试茶》曰:“兔毫紫瓯新,蟹眼清泉煮。雪冻作成泥,云间未垂缕。” 杨万里撰《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》曰“鹧斑椀面云萦字,兔褐瓯心雪作泓”。

建窑遗址

建窑遗址位于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后井村、池中村一带,呈环状分布,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,10条窑炉多依山而建,形如巨龙斜卧,故名龙窑。

南平市建窑遗址包括了庵尾山、大路后门山、芦花坪、源头坑、营长墘和牛皮仑等多个地点,面积约12万平方米。产品绝大多数为黑釉碗,少量为钵、罐、瓶、碟器形;个别地点兼烧青瓷和青白瓷。

建窑遗址产品主要代表为黑釉兔毫盏(碗),其中曜变天目、鹧鸪斑纹盏为国内外所珍藏。部分碗器底有“供御”“进盏”铭款,为进贡北宋宫廷的专烧产品。

滚动至顶部